1991年,曾小敏考入广东粤剧学校。1994年,获广东省首届粤剧演艺大赛铜奖 。1995年,获中国中等专业艺术学校“梨园杯”一等奖第一名 。1996年,曾小敏参加全国戏校梨园杯大赛。1997年,曾小敏被分配到广东粤剧院工作 。
2003年,曾小敏参加中国戏曲演唱大赛。2004年1月1日,曾小敏表演昆曲改编曲目《寻梦》 。2005年,广东粤剧院成立青年团,曾小敏当选副团长。2006年,曾小敏主演粤剧新编剧目《大明悲歌》《越国孤雁》。
2009年,曾小敏当选广东粤剧院院长助理 。2011年11月,曾小敏主演现代粤剧剧目《青春作伴》 。2014年,曾小敏当选广东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、广东粤剧院副院长。同年,曾小敏表演粤剧剧目《白蛇传·情》 。
2015年2月10日,曾小敏举办“穿越时尚——曾小敏粤剧经典演唱会” 。8月6日,其主演的粤剧电影《传奇状元伦文叙》在广州公映 。
2017年5月22日,曾小敏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。2018年1月,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。1月16日,曾小敏领衔主演的神话粤剧电影《柳毅奇缘》首映 。10月1日,参加《2018国庆戏曲演唱会》,演唱粤曲《南国风采》 。
2019年2月4日,曾小敏参加《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》,参与戏曲《锦绣梨园》表演 。3月10日,参加央视戏曲节目《角儿来了》 。6月,获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 。9月12日上午,被聘任为广东粤剧院院长 。10月2日,参加央视戏曲节目《一鸣惊人》,表演尾声《此生最爱是梨园》 。12月7日,参加中国青年电视公开课节目《开讲啦》,为观众带来她和粤剧之间的故事,以及她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。
2020年4月10日,曾小敏被确认为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(粤剧)代表性传承人 。9月27日,参加网易云音乐与新华社“声在中国”联合推出的非遗音乐纪录微综艺《不曾遗忘的符号》播出第三期《好耐冇见啦》,与Tizzy T谢锐韬创作并演绎了说唱版《帝女花》 。
2021年2月11日,曾小敏参加《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》,参与戏曲《盛世百花园》表演 。2月12日,参加《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戏曲晚会》,与汤非、张馨月、萧雅、王二妮、冯咏梅合作序曲《唱响新时代》 。2月16日,参加央视戏曲节目《一鸣惊人》,演唱粤语歌《揽水见月圆》 。2月26日,参加《2021元宵戏曲晚会》,与丁凡合作粤剧剧目《宝莲灯》 。3月,开启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,从大湾区出发 。5月20日,领衔主演的粤剧电影《白蛇传·情》上映,在剧中扮演白素贞 。12月6日,参加央视戏曲节目《一鸣惊人》,为观众开启一堂别开生面的“梨园公开课” 。12月31日,参加《2021最美的夜 bilibili晚会》,与梁汉文出演节目《白蛇传·情》主题秀 。
2022年1月1日,曾小敏参加《扬帆远航大湾区——2022新年音乐会》,与董宝石、崔子格表演开场曲《大湾区协奏曲》 。2022年2月1日,曾小敏参加广东卫视的《2022龙腾虎跃大湾区广东卫视春节晚会》,与张卫健等表演粤剧交响乐《侠骨柔情》 。2月,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2022春节大联欢《百花迎春》晚会,表演广东粤剧《白蛇传·情》 。
粤剧的剧目以生旦戏为多,重唱轻做,文戏多于武戏,曾小敏一直以来勤学苦练,老老实实打好武戏基础 。她的扮相俊丽端庄,唱腔圆润委婉 ,能调动多种技艺积累,文唱武打应付自如 ,武戏一招一式都酣畅淋漓,曾小敏的武戏一招一式都酣畅淋漓,无论是《刘金定斩四门》的大开打,还是《白蛇传》的赛反身。在新编粤剧《白蛇传·情》中,从花旦到刀马旦,再到青衣,曾小敏在不同行当之间的转换中都发挥得淋漓尽致,有声色有动作,尤其是"昆仑山盗仙草"和"水漫金山"两场戏,舞长穗剑、舞长水袖、踢枪等场面都充分显示了她深厚的武戏基本功 。
曾小敏是个难得的粤剧人才 。(编剧唐栋评)
曾小敏具备了成为艺术大家的素质 。(时任广东省剧协主席倪惠英评)
每一次说戏排戏,曾小敏是最认真记的那个;每一次练功,曾小敏是最任劳任怨、用心将艺术基础打扎实那个 。(粤剧表演艺术家、国家一级演员关青评)
曾小敏主演的《青春作伴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女村官的柔情、柔弱、坚强、坚持,这是曾小敏功底的全面展示,非常令人感动 。(时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龚和德评)
曾小敏以风格多变的舞台艺术形象,悦耳动听又富有传统粤剧特色的唱腔,为观众呈献了多个传统粤剧与现代艺术交汇、场景式体验粤剧与当代生活圆融的精彩节目,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。(《广州日报》评)
曾小敏从艺以来始终不渝地刻苦、勤奋,不骄不躁地沉下心来反复练习,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磨练:坚持不懈地学习、思考其他姐妹艺术,不耻下问地自我完善,认认真真一点一滴进行知识积累,以扎实的艺术素养,诚挚热情的为人,找到了与社会精英群体合作沟通与对话的路径。曾小敏不仅在舞台上充满魅力,具备创造美的能力,更志存高远,勇于尝试、大胆实践,以争取粤剧新观众为己任,努力让粤剧适应青年人的审美需求 。(《中国戏曲》评)
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,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,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(免费)参与修正。立即前往>>